close

金賽博士(Kinsey,1940)在性方面的研究十分有名,雖然方法上有一點問題,但是

結果指出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在性行為的型態上有明顯的差異:「……任一團體中的絕大多數都遵循代表該團體所持有的性行為模式,而在其他團體中只有少數人遵循此模式。」(1948)社會階層間的差異見於性行為的某些方面,如婚前性行為次數(受小學教育教授高中教育者次數高,而大學畢業者次數最低),初次性行為的年齡(上大學的男性的婚前初次性行為,較高中肄業的男性只少遲了五、六年),自慰的次數(十五歲以上的每個年齡層男性,上大學者教小學或高中畢業者次數多)。希特納(Hiltner,1955)根據這類結果作成如下的結論:「若未先了解各社會團體要求順從的壓力有多大,也就不能了解該社會的性態度和性型態,不論這些性態度和性型態有多隱蔽、也不論各社會團體之間一致與否。」

各階層之間不僅作法有所不同,並且每一階層的人都視他階層的行為是少見的、荒謬的。低階層的男孩若照中階層男孩的作法,可能被視為「娘娘腔」或「繡花枕頭」(Hollingshead,1979),而中階層男孩若表現低階層男孩的作為,可能會被認為不道德或精力過份旺盛。在低階層的男孩,剛強、冷硬、勇武、支配是對少女該有的行為,而中階層的男孩卻講究細心、體貼入微、花言巧語,才是把女孩追上的手段(Fanin and Clinard,1965)…………

人格心理學

Lawrence A. Pervin

桂冠出版社

pp33,人格及其成因

-----

使用階層作為研究的變項一直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分析方式之一,但是這種變項所得到的結果只能當作「相關」解釋

上面這篇文章讀起來雖然像因果分析,但是實際上只是相關研究。

至於「階層」,目前大多以group方式研究。稱「階層」的方式已經不符合社會的現狀,雖然依舊有些參考價值(或許稱為社經地位),加上每個團體也有次團體,因此團體是更細緻的相關研究變項。例如Moscovici有名的represemtation sociale的研究,就是根據個體所處不同的「價值」團體(天主教、共產黨、大學生())進行研究關於不同團體對於Freud的精神分析的一致撻伐但卻有不同錯讀方式。

其實我要說的是,蔡康永的「那些男孩敎我的事」應該是這麼來的吧!由於不同階層的男孩相會互動而發生的火花,而留下的印記



不過我沒讀過這本書,純屬臆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叫我Honey Walker 的頭像
    叫我Honey Walker

    藍Bleu白Blanc紅Rouge手記簿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