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台灣也兩年多了。

 

這兩年的生活,發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而在最近的騎驢找馬的過程,我觀察到了法國在我這顆台灣腦袋的影響,

也看到了台式生活跟法式生活的不同之處。

台灣,到底是什麼呢?因為是故鄉,往往看不清楚根深蒂固的價值對我的影響。

 

最近讀到瑞士記者David Signer的文章「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台灣的愛與寂寞」

他說:「可是台灣人民則更像是一架使勁飛翔的噴射客機,只要把速度減慢

到某個程度,就會墜落。」

文中提到一位瑞士人的觀察:「一個長時間住在台灣和中國的瑞士女人告訴我:「對這些人來說,重要的是錢和吃,愛與性不重要。如果有人說我愛你,那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他給你一塊盤子裡的肉,你就知道,你對他來說很重要。」」

 

讀完這篇文章,我有一種蔡明亮電影的感覺。

尤其是文末記者所看到的台北:

「在回程的路上我捕捉到一個景象:無人的遊樂場中,一個穿著西裝的男人坐

在鞦韆上打著手機,而雨滴也開始落下。」

 

整篇文章感覺就是很台灣,那種許多「有趣的」「熱鬧滾滾的」「很不一樣的」「活潑的」,但是,就是沒有方向。像是飛很快但是沒有目標的那架隨時會墜落的飛機,沒有目的地要如何降落?

 

是的,我的生活沒有方向。一種無力的狀態,一種飄浮的狀態,一種無法行進的狀態…….是的,我沒辦法前進……

就是連內心世界,也停滯不前。

因為在這裡,我的生活隔離在藝術、電影、音樂、文學、甚至政治之外,嗯,有建設性的政治討論之外。

是我刻意的嗎?台北沒有藝文活動?

都不是,而是跟周邊的人互動時,

大部分的聊天話題都是:八卦跟水果日報式的,或是:股票、工作、錢。

如果提了一下「妮基的異想世界」,那是立即將聊天溫度急降的好方法,

不然就是獲得了文藝青年的封號,立刻變成瘟神一般……….

文藝青年在我們社會裡的位階可以想見一般,那是拿來供奉的,

那是特殊階層的人才會享用的抬頭。

也就是說那不是生活,那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對吧?

是的,甚至不止『愛與性不重要』。

所謂的歡喜、悲傷,喜、怒、哀、樂,都被其他因素控制住了,

也都沒有意義。

 

 

那吃呢?文章裡面提到台灣最重要的吃。

也許,不如這麼說好了,就像蔡明亮的電影再台灣永遠都不可能賣座的一樣,因為太清淡了。我們要豐富!我們要物超所值!所以許多好吃的菜,對我而言已經變成過於豐富。

 

在這裡感官過度利用,我們把許多這麼好的食材一起同時混搭,於是當你們說好吃的時候,我好像是失去味覺的人,體會不到你們說的好。

 

我才發現,我才體會,我才驚覺,法蘭西在我身上下的魔法。

在異鄉,感官重新歸零,重新體會什麼叫做觸、味、嗅、聽。

甚至重新體會什麼叫做:酸、甜、苦、辣、鹹。

(連鹽巴都分不同種類,配合不同地區的食材,才能呈現最佳口味。)

 

就是從這個差異開始,我知道了什麼叫做生活。

 

生活不是天下雜誌的那篇法國郵差閱讀書籍小說的生活態度,

(這裡天天讀小說的人也不少……)

也不是所謂的價值觀,

(要比耍心機、詭辯、性混亂那裡也好不到哪去…….)

更不是他們一年可以休兩到三個月的假期,

(可以放那麼多的假,就真的懂得生活了嗎?)

而是真真實實可以發生在『我』身上;不是心理意義的我,而是生理存在的我,是的,如此這般的存在,簡單的存在。

 

只是當我面對重回台灣生活的時候,這些的這些重新調整,也重新被我用忽略的方式輕描淡寫。

 

而錢呢?當然重要!舉世皆然,只是,法國人有一堆補助與退休金,他們可以不用急著存錢,我們卻要急著存夠錢養老,才不會淪為社會之恥的乞丐或遊民。

如同作者所引述的話:「許多人工作到晚上十點,他們必須如此,是因為內心空虛,他們夢想在五十歲時存夠錢以便退休,然後死於無聊。」

是的!

「重要不是工作本身,只要錢多比較重要。」

「付出一樣的時間,為什麼不選擇薪水多的?為什麼薪水不談高一點?」

 

連我今天跟朋友再度聊到工作的時候,

(是的,我已經不跟朋友聊什麼文藝青年的冷高尚,而是跟大家一樣耍賤,因為耍賤正在流行……..)

我都喊出:叫我賣身賣笑賣靈魂都可以的墮落心態,我知道,我已經與台灣社會重新接軌了。

 

我跟你說啦,夜市賣衣服的小妹妹年薪都超過這個marketing manager

還有,當舖的小妹妹年薪也是百萬耶,好好掃地,收好帳,帳沒算錯,就好耶

(DM失控的說:幹!那你留學法國是幹嘛的?幹!我念研究所幹嘛?)

有人說阿忠麵線每天舀麵線的也月薪十幾萬

 

是的,那我們唸書幹嘛?

我說:

1.         就是自己爽的!

2.         就是徵友欄上比較驕傲可以寫碩士

3.        再不然,就是多了一些知識上的體驗

(DM繼續失控的說:林北留學法國多年,比氣質、比高級哪一點不如當鋪小妹?)

 

是吧,不就是生活嗎?

是那種自己在自己身體裡面的那種生活,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那種三心二意。

 

「生活」這個字法文其實就說了一些小故事

Vie是「生命」,名詞

Vivre「生活(過活)」,動詞

Survivre則是「在生活之上」,中文翻譯為:倖存。

(接近英語的survival這個字)

(sur 的意思是:某物的上面)

那種還能幸運的活著的生活,雖還有生命,但卻是勉強地活著。

 

所以,你的生活是哪一種?

vivre

還是survivre呢?

 

我在想村上村樹的羊男會說:

「而且生命是沒有售後服務的喲,

我們這裡是沒有客訴專線喔!

你要自己努力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叫我Honey Walker 的頭像
    叫我Honey Walker

    藍Bleu白Blanc紅Rouge手記簿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