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簿公告
風淡雲清,是我最近的心情。

白色費佳酪報,布爾喬雅:布爾喬亞的玩意兒

 

剛剛在聽廣播新聞,

發送電台是RFI

發送地是巴黎。

http://www.rfi.fr

 

很多人說:

學習法文,看新聞是標準教材,而這也是首先可以聽得懂的,

但是聽懂了新聞也沒什麼驕傲的,

因為這是標準而清楚的法文。

 

也許是這個道理,即使有一段時間沒聽法語廣播,還是可以大略知道播報的內容。

 

的確每個字發音清清楚楚,

(也太清楚了……)

而且可以重複播放,直到聽到吐為止。

 

頭條新聞是15位英國海軍被伊朗拘禁。英國方面宣佈無限期停止與伊朗之間的任何關係。

第二條新聞則是法國總統大選,4月將要進行第一輪投票。各黨派的人針對時事褒貶,政治激化了鄉村地區對於社會環境安全的敏感度,提高了居民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尤其是發生在北火車站的兇殺事件,引起各方的激辯。

此外,失業率不斷下降。

 

亞洲新聞只有泰國國王的新聞。

 

不過呢,

這些法文新聞的分類叫做:

Journal en français facile

也就是說用易懂的法語播放的新聞。

 

『懂不懂?我們法國人已經盡力了!

如果還聽不懂,也沒辦法了喲!』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eme 15區
法式烘焙糕餅店
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13巷6弄11號
西華飯店正後方

當我在說
我去15區吃的甜點如何如何的時候,
總覺得好像在巴黎的錯覺。

我在想,廚師老闆是不是以前住在15區呢?
(之前有ㄧ間叫做13區的咖啡店在師大夜市裡面,但是後來收掉了。現在只剩下巴士底咖啡還在師大夜市。)
(他的Macaron並不會讓我失望,中規中矩的作品。)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藍色世界報,樂夢得:辦公室生活

 

@@刊登的徵才啟事:

 

專業講師

**年齡50~60歲,男女不拘,大學以上學歷

**國小~高中退休或準備退休之教職人員

**講授『國文、三民主義、公民與道德』等相關科目

**可配合假日出勤者尤佳

**可配合調任海外佳(北京、上海、廣州)

 

現在服務業的專業訓練課程,@@@公司加了這一項,

反映出某種價值觀與現象,

可能是目前能招募到的員工的狀態,

或只是該公司管理階層的思維反應於外。

 

反正道德淪喪的調調已經不是新聞,

遠從人有道德意識開始,道德就不斷的沉淪,

聖經不是這麼說嗎?

 

不過,定義一間公司的文化,總是要的,而他們只是選了這種正統典雅式的。

只是,到海外宣揚三民主義嗎?到北京?

這不是玩真的吧!?

 

更有趣的是,沒想到國文已經列入「專業」訓練的ㄧ環,

可見得一般生活中的國文白話化速度太快囉!

可是KTV可是流行而年輕的產業啊,怎麼可以不知道火星文的下一代語言?

更不可不知最新的流行民意,不是嗎?

那所謂的『專業國文』對這間企業而言會是哪一種國文呢?

 

也許哪一天我們去唱KTV時,

或許服務生會很『專業』地用之乎者也,

如此典雅的問候消費者吧!

也許,這將會是最新的流行語言也說不定,

這種幽默,有一點黑黑的………..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書名: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
作者:邱瑞鑾
出版社:漫遊者

邱瑞鑾在2005-2006年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的經驗及心得筆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3874

~~~~~~~

人家在圖書館的生活都有辦法寫出個什麼東西
還出書了咧!

果然哪!
果然跟巴黎大少一起去讀書,根本不是讀書.......
只是藉讀書這個幌子,混日子
因此才寫不出個什麼鬼日記,
玩樂日記混混日記還差不多吧!

甚至什麼日記都沒留下.........

~~~~
作者邱瑞鑾所去的法國國家圖書館BNF
正確來說應該叫做
(讓我繞一下法文,請見諒.....)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BnF) le site François-Mitterrand
意思就是法國國家圖書館密特朗分館
就像我們的國家圖書館有很多分館ㄧ樣,
作者常去的就是那個奢華到令人生畏的高聳知識巨塔般,
像四本書打開的巨大建築。

他們的分館分散巴黎各處,詳細資料BNF的官方網站都有。
http://www.bnf.fr/
~~~~

說到此圖書館奢華的程度,巴黎大少就有意見了,

他說:有多奢華呢?就是建完之後適用度很低,
於是要再花同樣的經費加強相關設施,才能好好藏書,才能讓人使用。

尤其是,永遠都維修不完的入口的木頭階梯。
圖書館才剛完工,就開始維修,
原因就是很危險,不適合人行走。
即使你看他們在木頭中間加了橡膠條,也沒有多大的止滑作用......。


~~~~
我很喜歡她這一篇日記:

2005年4月13日 晴天

    搭地鐵下了車,跟著一群人就這樣腳步齊一地來到圖書館。圖書館東西方兩側入口的平臺上星星點點的男生女生,一個隨著一個不疾不緩地走下電扶梯,像某種儀式一樣,一個一個走進圖書館。

    我站得遠遠的看,我確實知道,到我要離開這個圖書館遠遠的那一天,我會很感傷。

~~~~~

我也知道,我會很感傷....................



~~~~
下列網路參考資料//參考摘要:



參考ZEN部落閣: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280676095/20070305153108/

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日記(上)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5/04/content_2914302.htm

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日記[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5/16/content_2962243.htm


博客來書評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0610_choosebook/indexn.htm

 




身為愛書人的你,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推薦/博客來編輯 柚子

 





第 一次看到書名《布朗修哪裡去了?》,我其實更想問的是, 「布朗修是誰?」「莫里斯.布朗修,小說家與文評家,1907年出生。一生完全奉獻給文學,以及屬於他的沈默。」這是他所有作品上所記載的作者資料。再 來,為什麼作者要問布朗修去了哪裡?原來,《布朗修哪裡去了?》是作者邱瑞鑾在2005-2006年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的經驗及心得筆記。

 



你知道嗎?法國國家圖書館(http://www.bnf.fr/)可是一個規劃完整、工作流程嚴謹的圖書館。上層的一般圖書館,就像台灣許多的圖書館一樣,會有準備各種考試的學生成群結伴去「唸書」,有沒有真的唸進去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下層的研究圖書館,大部份的讀者都是專業人士,總是安靜地照自己的進 度讀書。在那裡,圖書館不僅是讀書的場所,更是珍藏書的地方--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書的歷史,還可以上溯到16世紀呢!借到19世紀原版珍本書不能拿回座位上讀,請在圖書館員視線所及的地方閱讀;影印室裡不像台灣買個影印卡就可以自己印,在那裡,還有專人幫忙影印,怕有人翻書粗暴,不小心損毀了書--甚 至,連裝訂已經稍微開裂的書也不能印呢。

 




一黃二棕三黑四靛五橘六七藍八紅九綠零紫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小時候我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幫忙時,我用自己的口訣記下的分類顏色標籤。當年在圖書館裡能幫的忙,也就是借還書或將書歸類上架。做過什麼我自己都不記得了,但有印象的,是在那裡遇見了「丁丁」,以及眾多現在不復記憶但的的確確豐富了我童年的青少年小說。也許就是因為當年的機緣,所以現在 我才會坐在電腦前,和你分享這本書。

 



說了這麼多,還是沒說,布朗修到底哪裡去了?其實是作者有一陣子要讀布朗修的作品時,發現架上的布朗修作品都通通被搬完了,有時會剩下一兩本,有時則是一本不剩。等到一個多月後,布朗修大致回來時作者很可愛地說,「現在換成是我每天去他書架挖一個洞,就是說把一堆書都搬到我桌上。」就是用這種亦莊亦諧,甚 至有點「懸疑」的口吻,邱瑞鑾記下她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一年多的所見所聞。有時是閱讀心得,有時則是圖書館觀察,更夾雜了「布朗修懸案」、錢包遺失等心情記錄。

 



看她的閱讀心得,我想,每個喜歡書的人,都會在不同的段落發出會心的一笑。我最喜歡的段落是,2005/3/18,她寫坐在她右前方的日本女孩一早來,桌 上就整齊地擺了一堆書,但她整天下來只看了她手邊那本。她說,「這情況好像每個人都會有,而理由呢可能千百種,也許每一種都有那麼一點:一,對知識的貪婪。二,對擁有的貪婪。三,怕來回找書麻煩。四,擔心書被別人拿去的不安全感。五,常常高估自己的閱讀量。......」對照起自己的買書經驗,我得說, 這些正是我買書的原因,以致於我的房間現在書籍已經堆積如山,即使努力地看,還是有沒法看完的書,唉。

 



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說,如果你也熱愛閱讀,這本可是身為愛書人的你,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

 




轉貼自文匯讀書周報

 



2005年5月4日

 



~~~~~~~~

 



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日記(上)

 



/邱瑞鑾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支援興建的法國國家圖書館新館,自1996年開館以來,這座貌似四本打開的書的建築物便吸引了無數讀者沉浸於書香。圖書館分兩層,上層開放給一般高中以上程度的讀者,下層的圖書館專供博士生以上的研究人員使用。

 



    下層的圖書館依學科分為多間閱覽廳,我在文學閱覽廳裏讀書多時,每天看著許多熟悉的臉孔進進出出,常常想著像這樣的專業讀者生活裏,是不是隱藏了什么奧秘,為什么大家在這裏樂而忘返?這奧秘藏在書中,藏在圖書館裏,還是藏在每個人的心裏?

 



    2005222

 



    細小的雪、細小的雨齊飛

 



    去書架上取書,無意中看到一本談羅蘭·巴特閱讀的書,便拿來看了。書的最後一段是這么寫的:

 



    1979年,羅蘭·巴特過世前幾個月,在花兒咖啡館讀著巴斯卡的《思想錄》。他 看著書,時時抬頭,於其中不無所得。巴斯卡在《紛雜》中寫道:神學是一種科學,但這其中同時還含有多少種科學啊!一個人是個承托,但若是把他細分, 那會是頭、是心、是胃、是所有的血管,每根血管、每個部分的血管、是血、是血的脾性?一座城市,一處鄉下,從遠處看,就是一座城市、一處鄉下,但靠近一點 看,是屋子、樹木、屋瓦、樹葉、草地、螞蟻、螞蟻的腳,永無窮盡。所有這些盡囊括在鄉下之名中。想必,羅蘭·巴特也讀到了這一段,也許在他思考閱讀 是永無止境之物時,他也會這般沉思:閱讀始於何處?止於何方?我們能夠賦予這文字產物一種結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再多的學養一點也不嫌多:閱讀是由多 種條件決定的一個現象,其中包含了多層次的不同描述。閱讀,永遠不會有止息。什么也不能止息閱讀──就算一本書到了尾也不能。

 



    這句話真該放在圖書館出入口,但不知會鼓勵讀者,或是嚇跑讀者?

 



    2005224

 



    雪溶了,終於有些太陽,雖然是氣溫零度的冷太陽

 



    圖書館是個很幸福的地方。首先它的室溫一年四季總是大約控制在二十度,一進入這樣的空間,便被這樣靜止不動的空氣平息了煩躁。在這樣的空間裏,仿佛一切整整齊齊的像平行線,很安穩妥當,少了一大項干擾的因數。

 



    除了書的因素外,安穩、不變,是很多人在這座研究型的圖書館裏能安心讀書的原因。

 



    圖書館也是個有趣的空間:如果對面座位那個人早上和你先後來到,一早還是陌生人, 到晚上六七點,他如果還坐在你對面讀書,越晚會越覺得和他親近,有時抬起頭來會想,喂,該回家了,早點回去休息,明天再來;有時,他會像是敵手,你努力忍 著,心裏多少有意無意想和他比比誰先撐不住誰先認輸走。儘管你們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交換過半個眼神。

 



  2005225

 



    太陽比昨天多些,溫度倒沒多多少

 



    圖書館裏會有的聲響──

 



    電腦運作聲:包括插上插頭的聲音、散熱器的聲音(喔,老舊的電腦,我怕你)、打字的聲音(我的電腦在按空格鍵時,特別會有一種已經鬆動了的聲響)、開機關機的音樂聲(如果有人忘了靜音),其中以散熱器的聲音最擾人。

 



    和讀書相關的聲音:翻書聲、把一摞書重重放在書桌上的聲音(其中以老教授最常這么 做,這很讓人討厭,因為整排書桌都會跟著震動)、用筆寫字聲(如果他寫得很用力,但用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還有人有壞習慣,寫兩行字便丟下筆、寫兩行字 便丟下筆,不時如此,筆和桌面不斷的有輕微的碰撞聲(我都會偷偷瞪他,但想想畢竟用筆寫字越來越珍貴,就由他吧)。還有一次,一位年輕女生讀書有所解,忘 情地拍了一下桌子,發出一聲驚呼,立刻覺得失態,向隔壁的輕聲道歉,但隔壁的顯然明白她的心情,很會意的報以微笑。這是圖書館最美妙的時刻。

 



    人自己發出的聲音:腳步聲(有高跟鞋、球鞋、皮鞋,聲音不盡相同。高跟鞋的聲 音蠻討厭的,因為踩在木板上感覺得到尖刺狀的鞋跟)、拉開椅子的聲音(有小心翼翼拉開的,有粗魯磨擦地面的聲音)、腳不小心踢到底下桌板的聲音、開燈的聲 音、手肘撞到桌面的聲音(有不小心的,有出於粗魯的)、交談的聲音(如果談得很久,也讓人煩,因為聽不清交談的內容,只是一片吱吱喳喳,越是壓低聲音,越 是令人討厭)、咳嗽聲、吸鼻子聲、擤鼻涕聲、打噴嚏聲、清清喉嚨的聲音——放屁聲到現在還沒聽過,但聞過屁臭——另外還有脫衣聲(鈕扣的、拉鏈的,有時會 有拉鏈撞到椅背的聲音),偶爾還會聽到隔壁的(不好意思,更常是我自己)肚子咕嚕叫的聲音(讀書耗體力嘛)。別忘了,還有手機的聲音(健忘的人忘了關機, 會有大聲的音樂;刻意開著手機的,用震動器,但坐在隔壁也可以感覺得到震動聲,然後這人會迅速掏出手機,迅速離座,然後迫不及待地在走道上就輕輕對著手機 說:嗨!)手機鈴聲有千百種,我還聽過一種狗叫聲。這在圖書館是奇事,大家先是愣了一下,不明白哪兒來的狗,然後見一個女孩匆匆拿著手機離座,牽狗 出去,一圖書館的人忽然一起爆笑。真搞笑!

 



    但這裏沒有風聲、沒有鳥叫,我滿希望有鳥叫聲;風聲倒不必,因為有風聲表示有風,會吹散了書頁,吹散了頭髮,不能專心讀書,鳥叫教人覺得寧靜,鳥叫得越動聽,讀書的心情會更滿足得教人覺得幸福。

 



    說到聲音,從聲音裏可以分辨年齡:

 



    在圖書館裏,會發現老人發出的聲音和年輕人不同,就算只是翻書的聲音,年紀大的人發出比較遲緩的聲音,磨蹭很久,年輕人發出的聲音通常俐落一些,有時是粗暴一些。

 



    圖書館裏讀書的人有多專注?若有人發出短暫聲響,只要不是過度驚嚇人,通常沒有人會抬頭去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想也知道,或是因為失手掉了書,或是有人粗魯地拖出椅子,沒有到值得中斷閱讀去察看個究竟的程度。

 




 



  200531

 



    夜裏氣溫還是零下,沒下雪,白天有冷太陽

 



    早上,圖書館員帶著兩個西裝筆挺的男士走過閱覽室,大家都下意識地抬起頭來看。我匆匆瞄到一眼,感覺其中一個好像是菲利普·索勒斯(Philippe·Sollers),一個在80年代比在現在重要的作家。

 



    一個作家就這樣無聲從讀者身邊走過。他的書也安安靜靜的在不遠的書架上。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本塞爾維亞年輕作家哥蘭·佩多維克 Goran·Petrovic)寫的小說《三十九個抽屜》,小說裏吸引人的角色不是作者,而是讀者。故事情節就不說了,讓我忘不了的是那個在書裏有特殊 遭遇的主角,他看著看著一本書,漸漸感覺到自己不是獨自一個人,在以前一層層時光中看過這本書的讀者仿佛都出現在他眼前:一個作風古怪的老太太、一個身負 秘密任務的老探員、一個全身散發著誘人香味的女子……

 



    我對面右前方坐著一位教授,不知道他看的書裏曾經有過哪樣的讀者?他桌上兩本書錯落相疊,上面那一本是書背朝上,看不到書名。他正在讀的那一本,就更看不到書名了。可惜,沒辦法知道他在研究哪個作家。

 



    有時不免懷疑,是不是大家都多少有意擋住他正在讀的書的書名,仿佛那是某種秘密,不小心便會泄漏隱藏的自我。

 



    這幾天從書庫借一本談薩德的年代的書,每次拿給我的都是同一個男生。不知道他拿書給人,會不會留意對方借的是什么書。

 



    200533

 



    一邊下小雪,雪一邊融,滿地泥濘

 



    滿地泥濘就很麻煩,法國國家圖書館是出了名的滑倒勝地。雖然有幾道防滑小石 條,但絕大部分還是光滑的木條,以及不時出現的鐵板、鐵條,覆蓋了足足四個足球場大的入口平臺,而且完全沒有扶手之處,到了下雨天、下雪天,一個不小心便 會摔跤。我便摔過一次。人摔了不打緊,擔心的是電腦。所幸今天是躡手躡腳的安全抵達。

 



    圖書館進門前的那條斜坡道積了雪,被踩成了冰,今天成了滑梯,也就禁止通行了。進進出出都要走清理出來的另一條斜坡道。

 



    風雪中來讀書的人還是不少。下午,有一小片時光,這一百多人的閱覽廳裏寂寂無聲,人人低著頭,閱讀、尋思。

 



    今天借書庫裏和薩德的主題相關的書,預約書時沒留意版本,借到的是十九世紀末原版的珍本書。書套著牛皮紙套,裏頭書頁泛黃。

 



    這樣的書,我不能拿回我的位置讀,圖書館員給了我另一個靠近書庫管理中心的位置,主要是他們方便就近照看,另一方面換了位置,讀者也換了更慎重的心情。我也頓時沉重起來,連翻書都不敢大喘氣,一百多年的書在我手上呢。

 



    薩德的書早已不在法國國家圖書館不准對外開放的秘密館藏裏,也就是不在所謂的 裏。薩德的小說被收入伽裏瑪出版社最受推崇的七星文庫時,巴塔耶揶揄多年來對薩德作品的囚禁,說道:這是聖經紙上的地獄。現在這一套三冊便放 在開放書架上,要看便可去拿。

 



  200534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紅色解放報,自由:我的思想探險

 

Je laisse couler ta seine

我任你的塞納河水流過,

Sous tes ponts ta rengaine

經過數座橋下的河水聲是你重複的聲調,
Toujours après la peine
總是發生在傷痛之後。


Je pleure dans tes taxis

我在你的計程車裡哭泣,
Quand tu brilles sous la pluie

每當你在雨中閃閃發光,
C'que t'es belle en pleine nuit

這是你在大半夜裡美麗的原因。

Je pisse dans tes caniveaux

我在你的路邊水溝尿尿
C'est d'la faute à Hugo

都是大文豪雨果的錯
Et j'picolle en argot

害我所吞吐的,都只稱得上是黑話而已


="">          ~~巴黎Paris,主唱:Marc Lavoine

 

 ~~~~~~

L’île de St Louis聖路易島,這是你的一個重要島嶼。

 ~~~~~~

L’île de St Louis聖路易島,這是你的一個重要島嶼。

 

Métro7地鐵七號線上,那一站叫做Pont Marie,』你說。

21點可以進場大概吧!』

今晚你將在聖路易島劇院Théatre de l’île de St Louis登台。

 

Pont Marie瑪莉橋上踅了幾回,觀眾終於準時地在劇院門口開始排隊。但是,ㄧ切尚未就緒,須再等候。

包圍在這群彼此認識的法國人中,越覺得自己的突兀與異類。

於是往長廊盡頭的出口走去,剛剛在橋上的小朋友,現在和他的朋友們會合走了進來,與他們擦身而過。而你,披著粉紅毛球與羽毛狀的圍巾,被這位小朋友及大姐級的朋友,像是你的經紀人,前呼後擁地走進來。我看了你ㄧ眼對你微笑示意,你的小弟隨後錯身而過,對我說:Bonsoir(晚上好)

 

此時此刻,在人群裡我也只能是個對你說Bonsoir!的陌生人

 

~ ~ ~

 

今晚這裡的風像似澎湖的初春,清新而醒心。

出了大門,過了瑪莉橋,在Sein塞納河旁散步,邊考慮著雜事,邊想著未來幾天滿滿的行程,

何時才可抽得出空閒去看你?

 

起風了,今晚看的到半弦月閃躲在烏雲之間,劇院門口有Andy Goldsworthy時常創作所用的變葉木。他是你很欣賞的藝術家,你也曾貼近地採訪他,ㄧ起工作兩日。在蘇格蘭Ecosse的草原上,你們堆起了石堆,像極了我們的控窯。

 

長廊燈每隔五分鐘即熄滅,前來捧場的親朋好友,總是在談得最熱鬧時,隨著每五分鐘的黑暗,忽地安靜下來。而劇院裡面練唱的歌聲傳了出來,你正在拉嗓子。

 

~ ~ ~ ~

 

舉手無措地選了最後一排,不希望被你看到,因為你像明星的陣仗,因為這是觀眾只能崇拜的姿態,因為我無法融入你及你的朋友群中。

這真像你的射手座個性……

 

我說,當我看著你的簡報資料其中的星座分析時,「喔!巨蟹座幾乎都是跟錢、胃、旅行、小心朋友有關,總是這樣的……

「你是射手座?」你點頭

「很酷的星座。」就是酷吧。

 

我想你的許多朋友在席間吧,

看看他們在討論著你的一些新鮮事、一些歷史,真令人好奇。

對哪,剛認識一個人,剛喜歡上一個人時,對他的ㄧ切是那麼地想要知道。

 

演唱會仍然沒有動靜,

門口售票員接了通電話,而你跟你的小跟班在門口談笑風聲,你的毛絨圍巾在那亂顫著,而我不斷地閃躲著目光相接的可能機會,你的小弟跟經紀人在前排找到位置安定下來。燈光忽暗,台上聚光燈集焦於鋼琴前。

你帶著今早那條圍巾進場,奇特的手掌造型,穿著我所熟悉的墨綠色套裝,居然不是圍著粉色圍巾的你。匆忙自售票員那裡,坐到小弟旁的空位,那個人是誰?

不是你嗎?令我吃驚!

原來你仍然純樸依舊,仍然穿著平底鞋,沒有大陣仗的你。

 

就像我在下午茶時對星座分析大發言論,你只微笑地聽著。

而昨晚你就端出星座印章,簡單地問我生辰、出生時刻,專業而利落地在我的星盤圖上畫幾條紅線,用計算機敲出一些數字填上。這般地讓我捏了把冷汗,幸好我沒有評論星座分析的可笑。

令人吃驚!

 

Bonsoir!簡單的打招呼,便開始你的第一首歌。

就是那首我說:「很美的ㄧ首歌!」而你說:「高興你喜歡!」

令人訝異!

你把這首歌當做開場。

 

這種溫暖的感覺,像是週五下午我們從不同方向往Fourmi Ailée門口走去時,我所看到你的時候你的眼神。

幸運地,那天巴黎充滿陽光,你的臉龐在光線襯托下,年輕洋溢,令人聞得到學問。氣質的話匣子一開,巴黎的口音就流露無遺,清楚的發音、明確的句子,跟你用異族語言談話毫不吃力。

 

你的眼睛是你最有自信的部份,我想。

在你的家居生活照裡,許多照片只剩下眼睛,其餘部份皆已被裁去或撕去,

而演唱會的海報主視覺,也只用你的一雙眼睛。

但是甚至,你也不依賴眼睛,也能表達細微的語言、無聲的語言。

像現在的你,便是用手指頭在訴說著你的心情,曾經憂鬱的心情。

 

你是個非常細緻的人。

太細緻的人、情感太多面的人,我被這個部份融化了!

看你的手指、你的側臉、你的鞋……

你為我唱的歌,我很確定,是為我而唱的,

因為你知道我喜歡!

 

我喜歡上一個現在在台上唱歌的人。

從來沒有過的經驗,很想跟旁人說:嘿!他是我的情人哪!

 

歌曲結束,你大致說了你的創作精神與歌曲的相關故事,

熟悉的巴黎口音,熟悉的眼神。

 

那次你送我下蒙馬特高地,特地邀請我回憶故鄉的味道,

我們吃了頓『中華料理』招牌如是說的餐廳,

我知道你是為我而作的選擇。

就像現在,你無聲息地作了ㄧ些事情,不著痕跡地輕輕地說:

C’est pour toi!」都是為你哪!

 

你在台上solo,一首歌曲接著另一首,演奏ㄧ結束,

前排的粉色羽毛圍巾不斷激動搖擺,但我卻沒有鼓掌。

你需要的不只是掌聲,已經不是,而是擁抱!熱情的。

鼓掌是ㄧ種由上而下的恩賜,我沒有這種評論權力,我想。

我只能公平地上台抱住你,告訴你我很感動。

 

如同你知道我的狀況後,邀我一起到花街選購植物與相關材料,

那天不只有溫暖陽光,更重要的是你耐心解釋,及燦爛如罕見巴黎陽光般的微笑,

安撫我的不安與紊亂的心。這種感動因為你非直接表現,而來自你的細膩,更顯溫暖。

 

曲終,人須散。

我選擇先你們ㄧ步離開聖路易島,留你跟那群歌迷們進ㄧ步的面對面分享。

畢竟這不是我的世界,我只是異鄉人。

一時無法平靜的激動心情,我選擇走路,散步於塞納河畔。

巴黎的夜景更是金碧輝煌,今晚沁涼的風可以分享我的心緒,忽地大雨落下,

也好,許久沒有吹風淋雨。

 

獨坐在市政府前廣場,享受這華麗的風景與清新的空氣,氣質優雅的瑪黑區,午夜時分依然繁華。

這裡的雨持續不久,讓我淋得剛剛好不濕不乾。下地鐵口回家。

 

我發了封e-mail給你,告訴你我的想法:

「非常高興你邀請我參加你的演唱會,我很喜歡也很感動。」

「但是我想演唱會後留你跟朋友一起暢談……..一個亞洲人顯得礙眼……。」

 

 ~~~~~~


Inspiré deStar Académie

靈感與畫面來自「歌星學院」(TF1電視節目)

02/Avril/2002

 

~~~~~~~~~~

註:

1La galette

音譯:嘎雷特

義譯:烘餅、薄餅。

所以有人翻譯成『煎餅磨坊』

 

2Andy Goldsworthy安迪高茲渥斯

『(一)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的生平
    Andy Goldsworthy 1956
年生於英格蘭的赤郡(Cheshire)1974-75就讀於布雷德福藝術學院(Bradford Art College)以及1975-78就讀於普雷斯敦多重藝術學院(Preston Polytechnica Art College),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從學生時就開始利用周遭環境可以找到的自然素材,在自然寬廣的空間進行創作,從1970年後Andy Goldsworthy就一直在自然中特定的場所創作,而且用攝影與文件檔的方式記錄當時他完成作品的場所與日期。在他的雕塑中,廣泛的旅行於英國、歐 洲、美國、日本及澳洲,讓他的作品呈現在環境上可變的多樣性。
       
他使用大自然的本身與找尋物體所需的元素應用在他的雕塑上,然而這樣各式各樣場所的改變是暫時性地介入他廣度性的自然景觀作品裡,且在他改變它的
組成同時立刻都有了瞬間與永恆。』

http://blog.xuite.net/tinyiliu/ant/10487007

 

Andy Goldsworthy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與自然的合作,產生了極具個人風格的藝術作品。他運用大自然的素材,石頭、青苔、羽毛、冰、木頭、葉子、土、草等來進行與大自然的對話,同時也運用氣候、時間等因素製作作品。作品完成之後,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下來。他對自然的態度是拒絕使用任何的工具,或是將東西綁起來,他所利用的這些自然的材質,像樹枝、樹葉,絕不是從活樹砍下來的,而是原來就死掉的、掉落的的果實、樹枝、樹葉等材料。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跟LL說,
你這篇很有六呎風雲的味道.........

~~~~~~~~
離開你胸膛的溫度
寒風吹入
幸福
隨風飄走
遠遠的目視著
像是為一個逝去的親人
舉行一場告別式



現場
沒有鮮花
沒有哀樂
沒有其他人
只有我
一個人
還有
一滴滴
熱滾滾

.
.
.
.
.
.


為了逝去的幸福而哭
為了過去曾有的幸福而哭
為了不再擁有著你而哭
為了捨不得你而哭


告別式結束後
眼淚將被風乾
心酸也要遺忘
把你
以及你曾給我的
存放在我心中
的那一塊永遠屬於你的地方

祝福
大概是唯一能
送給這場告別式唯一的禮物
最真摯也卻是最沉重的祝福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聖誕卡,我有多久沒寄過了?
好像才ㄧ年吧?
也不會很久啦.........

依然是LL的作品


~~~~~~~~~~

書店裡,
聖誕音樂熱鬧的響起。
陳列架上,
一張張預先印好的祝福,
正等待著被買下;
將滿載著更多的問候,
被投遞......

我是否也該在這琳瑯滿目的祝福中,
挑選一張,
送給摯愛的你;
但,總無法在這些五顏六色裡,
找到適合送給你的表情......

我想,
我要送給你的祝福,
是說不成句,
寫不成文的。
無奈,只好把祝福,
裝上翅膀,
往你所在的方向,
任它飛去......

或許,
有一天,
你將會發現,
我對你,
那無可言說的,
一片真心。

或許,
你永遠不會看見,
一直為你默默祝福的,
我的表情......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篇文章相當程度分析了東西方思維上的基本差異,
除了對於西方人的了解之外,
還能認識他們對於東方的解讀方式。
當然,這是一篇充滿爭議的文章,
因為似乎認為中國人很難發展民主政治。
(當然,這不涉及對於整個東方國家的集體討論,只限定於中國大陸。)

http://cn.mondediplo.com/article127.html

作 者 François Jullien



中 西 並 存 , 截 西 方 之 長 補 中 國 之 短 的 卓 越 能 耐 , 這 豈 是 中 國 致 勝 奧 秘 ? 在 北 京 當 局 眼 中 , 世 界 史 進 展 如 今 重 回 正 軌 , 擺 脫 了 長 久 以 來 歐 洲 文 明 凌 駕 優 勢 之 殘 酷 宰 制 .


(詳細內容,請參閱上述網址。)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認為我是月世界人或什麼的。

「嘿,你還不回月球去嗎?」

~~~~
我並不是什麼怪人。
我真的這樣認為。

~~~~

今天認真地重新閱讀村上春樹的『舞舞舞』,

在捷運上,不時的傻笑著,

「這本書有那麼好笑嗎?」這是路人如果看到書名的話應該會有的疑問,

因為我也從不認為這是本好笑的書。

 

這一次閱讀,很有感覺。

因為當主角把去世的貓咪葬了之後,自問:

「貓這時候怎麼了呢?我想。那裡黑漆漆的吧?我想。」

這絕對不是鐵石心腸的人會去問的問題,他接著說:

「我想起泥土掉在西友商店紙袋上的聲音。」

他將貓咪包在西友商店紙袋後下葬。

 

「不過那很相配啊。對我對你都是。」

這讓我起了雞皮疙瘩,但是不斷讀著這個句子。

 

然後他想,

「是該回到社會的時候了。」

 

~~~~

因為他的比喻,總像是朋友在說我。

於是我不斷地笑,

雖然這本書的表情是憂鬱的、孤單的,

尤其在說資本主義下如小螞蟻般的工作生活,

真是有趣,那種冷酷的有趣。

 

~~~~

DM你可以讀讀看這一本「舞舞舞」,雖然你不想讀村上的書。

 

嗯,覺得這是宅男時代的小說。自認為只在工作與居所之間移動的宅男也可以讀。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紅色解放報,自由:我的思想探險

 

Je marche dans tes rues

我散步在你的街道,
Qui me marchent sur les pieds

但卻是街道漫步在我的雙腳上
Je bois dans tes cafés
於是我在你不同的咖啡店裡停下腳步


Je traîne dans tes metros

我隨著你的地鐵漫遊
Tes trottoirs m'aiment un peu trop

然而你的阻街女郎有一點太愛我,
Je rêve dans tes bistrots

使得我在你的小酒吧裡遐想著…..

Je m'assoie sur tes bancs

我坐在你街道邊的椅子上,
Je regarde tes monuments

我欣賞著你的名勝古蹟,
Je trinque à la santé de tes amants

我舉杯祝福你的情人們身體健康!
           ~~巴黎Paris,主唱:Marc Lavoine


~~~

我有一些虛擬世界的朋友。

與他們,我用外文溝通,

異族的音調、文字。

~~~~~

我有一些虛擬世界的朋友。

與他們,我用外文溝通,

異族的音調、文字。

 

你也看了et la bas, quelle heure est-il?」

(你那邊幾點鐘?蔡明亮)

你去過台北。原以為台北會像泰國曼谷,

保有三輪車、摩托車,現代與傳統的交雜與交會。

但是ㄧ切不是這樣的,你說,台北比你預期的好很多,

甚至根本不是你所以為的,

而你第一眼就喜歡上台北。

於是下次見面,我們帶著彼此不同遊歷的相片,互相講述其中的故事。

我們互相詢問相片的場景,

我們互相質疑彼此的國籍,

『這裡是蒙馬特啦!』

『這裡是淡海啦!新落成的。』

生活成長的地方,熟悉、喜愛的程度,

永遠比不上異國遊客。

 

他喜歡碧潭、萬華/艋舺那裡吊滿招牌的街道

還有淡水,

他特地去了兩次,拍了兩次相同地點、光線不同的相片……

他尤其喜歡碧潭。

 

他有許多,我所沒看過的台北角度,

他擁有許多台北的回憶是我所不曾有的。

 

~ ~ ~ ~

 

「你要果醬嗎?」

Non, merci.,謝謝!」

我想那不是要給你的其他情人用的嗎?

 

~ ~ ~ ~

 

最後的一通電話。

 

你說:『說一點什麼嘛!』聽得出你的哽咽。

(

你不是曾對我說:「你是不知道如何結束對話,還是不想結束?」

)

 

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只好說:「今天天氣真好,十月份的巴黎,陽光溫度依然暖和。」

台北呢?

你說你住在西門町,

(對啊,你曾說過你很喜歡西門町。)

ㄧ句中文也不會、英文極差的人,

勇猛快活地住在台北。

可以想見你有多喜歡。

 

「現在台北23點,明天有颱風,不用上班。」

 

我的虛擬世界與真實的世界,因他而接合了起來。

也是該做決定的時候。

 

巴黎,一直沒什麼改變,將來可能也不會改變太多。

但是我還能在巴黎待多久?這個虛擬的世界、夢幻的生活。

而你,

還會在台北待多久呢?

 

 

Inspiré deet la basquelle heure est-il?」

靈感與畫面來自「你那邊幾點鐘」

29/10/2001

 

 

 

註:

嘎雷特磨坊Le Moulin de la Galette

http://www.ss.net.tw/usr1.asp?id=Renoir016

雷諾瓦的畫作,葛樂蒂磨坊span>

tyle="font-size: 11pt; font-family: 新細明體;">http://eshop.arts.com.tw/ProductDet.asp?ProductID=33

 

正確的名稱是葛樂蒂磨坊,蒙馬特山丘上的一所餐 廳,此幅作品是雷諾瓦帶畫具到現場寫生製作的。留有兩張習作畫稿,最後再由畫家在其畫室完成正式的作品。這是雷諾瓦畢生最具代表性的大作。 其中的人物均 不是職業模特兒。有些是朋友,有些是親戚,表情自然親切。加上構圖嚴謹,表現出雷諾瓦精練高超的技術。雷諾瓦, 葛樂蒂磨坊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3.5pt; font-family: Arial;">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真的不曉得要掛上哪一種狀態,
LL如是說。

~~~
常常在MSN上我都會掛上"線上"
最近
學習掛著"離開"
其實不是真的想掛上"離開"


如果有一天MSN有一個狀態是"逃避中"
我想很多人會掛上他吧
逃避是一種不想面對的自私
卻也是一種心靈休息沉澱的方式
發現朋友中常常掛著"忙碌"的人
卻往往是最常喊著空虛的那幾個
別問我為什麼
因為我也不懂

"忙碌"(空虛)>>"離開"(逃避)>>希望有一天會變成"馬上回來">>有一天回到"線上"

喜歡之前每天都掛著"線上"的自己
不過
希望朋友們給我一點"離開"的時間
我想我走不遠應該會"馬上回來"
有一天你看見我在"線上"的話
再熱情的對我SAY HELLO
~~~~~



我也要那個 "逃避中" 的狀態選項.........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白色費佳酪報,布爾喬雅:我聽的香頌


寫巴黎的歌很多,

唱巴黎的歌手更多,

我特別喜歡這一首的歌詞。

尤其是由Marc LavoineSadouic對唱的這一個版本,

融合北非唱腔與音樂,有著濃濃的異鄉感,這才是對巴黎的印象。

不是甜蜜的 (Tino RossiSous les ponts de Paris巴黎橋下)

不是喜悅的 (如香榭儷舍大道那首開心的歌)

而是藍色的、哀傷的不得了的這首歌,帶有憂鬱感覺才是常常陰天沒有陽光的巴黎。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