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簿公告
風淡雲清,是我最近的心情。

目前分類:白色:書摘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defined

 

隨時隨地激勵自己,即使低潮,也要給自己正能量!

想到就來唸個三次吧!

 

摘自:

2週間でお金の悩みがゼロになる魔法のレッスン

 

幹嘛跟錢過不去?

 

文章標籤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生命相依相存  一即一切生態學

undefined

關於神,總有個觀點,就是有神也要有人,在台語的語意上,是指在神的保佑之下,人自己也要努力,但這也是個重要的哲學議題:沒有人,神也就不存在了。

 

在西方的基督宗教觀點中,神與人關係,是重要的認識架構之一。

文章標籤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時隨地一分鐘 喚醒當下的力量2016-06-10_193823.png

 

怎麼可能?一分鐘是可以改變人生?又是企畫編輯的書吧,快速翻閱瞄一眼就夠了吧!

當我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看到封面那樣鳥的設計,到底是甚麼樣的書,應該沒甚麼重點吧!

在兩年之後的今天,因為工作需要找靈感,又再度想起這本書,於是回家花了兩小時,很快的把書讀完了。

文章標籤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椀盛來琥珀色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李白

 

文章標籤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摘:

 

# 走跳國際江湖多年,將近50的義大利男人說:我是到了巴黎,才體會甚麼叫做孤獨。(Solitude)

 

#de toutes facons, tout est de la faute des grecs : les pb de Bourse et l'Homosexualité.

總而言之,都要怪希臘人:不論是股市的問題,或同性戀這件事。

 

#Je mange donc je suis.

我吃故我在 !

這句話就不是笛卡兒說的了,是卡迪那說的嘛 ?

 

#村上春樹:海洋是巨大的思念,那表面正無聲地降著雨。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摘:

快樂是最終極的戒律比其他戒律都還要重要

你沒剩幾年可活大家都一樣

所以

現在就給我快樂起來

沒有理由的快樂

否則你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要表現快樂感到快樂

不需要任何理由

接著你就能去愛去作你想作的事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色費佳酪報,布爾喬雅:書摘

 

 

善哉,善哉!

 

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

 

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相連屬,

 

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

 

究竟是到頭一夢,

 

万境歸空,

 

倒不如不去的好。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無的必需性
相對於人生的實際面
有時虛無是一種被困住的狀態
需要很多很多力氣才能擺脫~~~
即使是他人的協助
即使是自己急著要擺脫
都是那麼的無奈與無助

也許就像佛家說的
即使心中種下一小點的善根
也會成長茁壯

也許需要等到那善根的力量夠大
足以撐起ㄧ片天時
才真的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狀態,自己那麼不合諧的狀態
才真的足以開始真正的人生~~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色費佳酪報,布爾喬雅:書摘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Victor Hugo說:

「死不足惜!

但是,從來沒有好好地活過,

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It is nothing to die.

It is an awful thing never to have lived。)

(fin完)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色費佳酪報,布爾喬雅:書摘

 


我們的知覺運作時,喜歡簡單原則,

像我們看到下圖圖形時,

  。。   。。   。。   。。  。。

我們會將兩個接近的兩點歸為一組,

(。。)(。。)(。。)(。。)(。。)

 

 

而不會這樣認為: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白色費佳酪報,布爾喬雅:書摘


 


Page 31


 


中國人問她:『那您很懷念永隆囉?』


『沒錯,我覺得那裏再好不過了。』


他們相視而笑。


她又開口:『那您呢?』


『我?我從巴黎回來,我在法國念了三年書,幾個月前回來的。』


『念什麼?』


『沒什麼好提的,隨便混混,您呢?』


………………..


她又補了ㄧ句,像是挺要緊似的:


『我在印度支那這裡出生的,哥哥們也是,我們都是在這裡出生的。』


她凝望著河面。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杜甫〈可嘆〉詩


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杜甫這首詩第一段的意思是:「天上漂浮的雲,原本像一件潔淨的白衣服,轉眼間就變成灰狗的模樣。從古至今,人世上各種奇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用來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一你收到我的死訊,你就這麼做吧。


首先,你必須,而且要保持非常鎮定,


你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不要跑到街上去絕望的嚎叫;


你的悲働必須表現的既沉著又尊貴。


 


羅多夫。伍茲『前線書信』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
作者:邱瑞鑾
出版社:漫遊者

邱瑞鑾在2005-2006年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的經驗及心得筆記。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3874

~~~~~~~

人家在圖書館的生活都有辦法寫出個什麼東西
還出書了咧!

果然哪!
果然跟巴黎大少一起去讀書,根本不是讀書.......
只是藉讀書這個幌子,混日子
因此才寫不出個什麼鬼日記,
玩樂日記混混日記還差不多吧!

甚至什麼日記都沒留下.........

~~~~
作者邱瑞鑾所去的法國國家圖書館BNF
正確來說應該叫做
(讓我繞一下法文,請見諒.....)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BnF) le site François-Mitterrand
意思就是法國國家圖書館密特朗分館
就像我們的國家圖書館有很多分館ㄧ樣,
作者常去的就是那個奢華到令人生畏的高聳知識巨塔般,
像四本書打開的巨大建築。

他們的分館分散巴黎各處,詳細資料BNF的官方網站都有。
http://www.bnf.fr/
~~~~

說到此圖書館奢華的程度,巴黎大少就有意見了,

他說:有多奢華呢?就是建完之後適用度很低,
於是要再花同樣的經費加強相關設施,才能好好藏書,才能讓人使用。

尤其是,永遠都維修不完的入口的木頭階梯。
圖書館才剛完工,就開始維修,
原因就是很危險,不適合人行走。
即使你看他們在木頭中間加了橡膠條,也沒有多大的止滑作用......。


~~~~
我很喜歡她這一篇日記:

2005年4月13日 晴天

    搭地鐵下了車,跟著一群人就這樣腳步齊一地來到圖書館。圖書館東西方兩側入口的平臺上星星點點的男生女生,一個隨著一個不疾不緩地走下電扶梯,像某種儀式一樣,一個一個走進圖書館。


    我站得遠遠的看,我確實知道,到我要離開這個圖書館遠遠的那一天,我會很感傷。


~~~~~


我也知道,我會很感傷....................



~~~~
下列網路參考資料//參考摘要:



參考ZEN部落閣: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280676095/20070305153108/

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日記(上)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5/04/content_2914302.htm

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日記[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5/16/content_2962243.htm


博客來書評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0610_choosebook/indexn.htm

 




身為愛書人的你,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推薦/博客來編輯 柚子

 





第 一次看到書名《布朗修哪裡去了?》,我其實更想問的是, 「布朗修是誰?」「莫里斯.布朗修,小說家與文評家,1907年出生。一生完全奉獻給文學,以及屬於他的沈默。」這是他所有作品上所記載的作者資料。再 來,為什麼作者要問布朗修去了哪裡?原來,《布朗修哪裡去了?》是作者邱瑞鑾在2005-2006年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的經驗及心得筆記。

 



你知道嗎?法國國家圖書館(http://www.bnf.fr/)可是一個規劃完整、工作流程嚴謹的圖書館。上層的一般圖書館,就像台灣許多的圖書館一樣,會有準備各種考試的學生成群結伴去「唸書」,有沒有真的唸進去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下層的研究圖書館,大部份的讀者都是專業人士,總是安靜地照自己的進 度讀書。在那裡,圖書館不僅是讀書的場所,更是珍藏書的地方--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書的歷史,還可以上溯到16世紀呢!借到19世紀原版珍本書不能拿回座位上讀,請在圖書館員視線所及的地方閱讀;影印室裡不像台灣買個影印卡就可以自己印,在那裡,還有專人幫忙影印,怕有人翻書粗暴,不小心損毀了書--甚 至,連裝訂已經稍微開裂的書也不能印呢。

 




一黃二棕三黑四靛五橘六七藍八紅九綠零紫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小時候我在台北市立圖書館幫忙時,我用自己的口訣記下的分類顏色標籤。當年在圖書館裡能幫的忙,也就是借還書或將書歸類上架。做過什麼我自己都不記得了,但有印象的,是在那裡遇見了「丁丁」,以及眾多現在不復記憶但的的確確豐富了我童年的青少年小說。也許就是因為當年的機緣,所以現在 我才會坐在電腦前,和你分享這本書。

 



說了這麼多,還是沒說,布朗修到底哪裡去了?其實是作者有一陣子要讀布朗修的作品時,發現架上的布朗修作品都通通被搬完了,有時會剩下一兩本,有時則是一本不剩。等到一個多月後,布朗修大致回來時作者很可愛地說,「現在換成是我每天去他書架挖一個洞,就是說把一堆書都搬到我桌上。」就是用這種亦莊亦諧,甚 至有點「懸疑」的口吻,邱瑞鑾記下她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一年多的所見所聞。有時是閱讀心得,有時則是圖書館觀察,更夾雜了「布朗修懸案」、錢包遺失等心情記錄。

 



看她的閱讀心得,我想,每個喜歡書的人,都會在不同的段落發出會心的一笑。我最喜歡的段落是,2005/3/18,她寫坐在她右前方的日本女孩一早來,桌 上就整齊地擺了一堆書,但她整天下來只看了她手邊那本。她說,「這情況好像每個人都會有,而理由呢可能千百種,也許每一種都有那麼一點:一,對知識的貪婪。二,對擁有的貪婪。三,怕來回找書麻煩。四,擔心書被別人拿去的不安全感。五,常常高估自己的閱讀量。......」對照起自己的買書經驗,我得說, 這些正是我買書的原因,以致於我的房間現在書籍已經堆積如山,即使努力地看,還是有沒法看完的書,唉。

 



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說,如果你也熱愛閱讀,這本可是身為愛書人的你,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

 




轉貼自文匯讀書周報

 



2005年5月4日

 



~~~~~~~~

 



法國國家圖書館讀書日記(上)

 



/邱瑞鑾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支援興建的法國國家圖書館新館,自1996年開館以來,這座貌似四本打開的書的建築物便吸引了無數讀者沉浸於書香。圖書館分兩層,上層開放給一般高中以上程度的讀者,下層的圖書館專供博士生以上的研究人員使用。

 



    下層的圖書館依學科分為多間閱覽廳,我在文學閱覽廳裏讀書多時,每天看著許多熟悉的臉孔進進出出,常常想著像這樣的專業讀者生活裏,是不是隱藏了什么奧秘,為什么大家在這裏樂而忘返?這奧秘藏在書中,藏在圖書館裏,還是藏在每個人的心裏?

 



    2005222

 



    細小的雪、細小的雨齊飛

 



    去書架上取書,無意中看到一本談羅蘭·巴特閱讀的書,便拿來看了。書的最後一段是這么寫的:

 



    1979年,羅蘭·巴特過世前幾個月,在花兒咖啡館讀著巴斯卡的《思想錄》。他 看著書,時時抬頭,於其中不無所得。巴斯卡在《紛雜》中寫道:神學是一種科學,但這其中同時還含有多少種科學啊!一個人是個承托,但若是把他細分, 那會是頭、是心、是胃、是所有的血管,每根血管、每個部分的血管、是血、是血的脾性?一座城市,一處鄉下,從遠處看,就是一座城市、一處鄉下,但靠近一點 看,是屋子、樹木、屋瓦、樹葉、草地、螞蟻、螞蟻的腳,永無窮盡。所有這些盡囊括在鄉下之名中。想必,羅蘭·巴特也讀到了這一段,也許在他思考閱讀 是永無止境之物時,他也會這般沉思:閱讀始於何處?止於何方?我們能夠賦予這文字產物一種結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再多的學養一點也不嫌多:閱讀是由多 種條件決定的一個現象,其中包含了多層次的不同描述。閱讀,永遠不會有止息。什么也不能止息閱讀──就算一本書到了尾也不能。

 



    這句話真該放在圖書館出入口,但不知會鼓勵讀者,或是嚇跑讀者?

 



    2005224

 



    雪溶了,終於有些太陽,雖然是氣溫零度的冷太陽

 



    圖書館是個很幸福的地方。首先它的室溫一年四季總是大約控制在二十度,一進入這樣的空間,便被這樣靜止不動的空氣平息了煩躁。在這樣的空間裏,仿佛一切整整齊齊的像平行線,很安穩妥當,少了一大項干擾的因數。

 



    除了書的因素外,安穩、不變,是很多人在這座研究型的圖書館裏能安心讀書的原因。

 



    圖書館也是個有趣的空間:如果對面座位那個人早上和你先後來到,一早還是陌生人, 到晚上六七點,他如果還坐在你對面讀書,越晚會越覺得和他親近,有時抬起頭來會想,喂,該回家了,早點回去休息,明天再來;有時,他會像是敵手,你努力忍 著,心裏多少有意無意想和他比比誰先撐不住誰先認輸走。儘管你們從頭到尾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交換過半個眼神。

 



  2005225

 



    太陽比昨天多些,溫度倒沒多多少

 



    圖書館裏會有的聲響──

 



    電腦運作聲:包括插上插頭的聲音、散熱器的聲音(喔,老舊的電腦,我怕你)、打字的聲音(我的電腦在按空格鍵時,特別會有一種已經鬆動了的聲響)、開機關機的音樂聲(如果有人忘了靜音),其中以散熱器的聲音最擾人。

 



    和讀書相關的聲音:翻書聲、把一摞書重重放在書桌上的聲音(其中以老教授最常這么 做,這很讓人討厭,因為整排書桌都會跟著震動)、用筆寫字聲(如果他寫得很用力,但用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還有人有壞習慣,寫兩行字便丟下筆、寫兩行字 便丟下筆,不時如此,筆和桌面不斷的有輕微的碰撞聲(我都會偷偷瞪他,但想想畢竟用筆寫字越來越珍貴,就由他吧)。還有一次,一位年輕女生讀書有所解,忘 情地拍了一下桌子,發出一聲驚呼,立刻覺得失態,向隔壁的輕聲道歉,但隔壁的顯然明白她的心情,很會意的報以微笑。這是圖書館最美妙的時刻。

 



    人自己發出的聲音:腳步聲(有高跟鞋、球鞋、皮鞋,聲音不盡相同。高跟鞋的聲 音蠻討厭的,因為踩在木板上感覺得到尖刺狀的鞋跟)、拉開椅子的聲音(有小心翼翼拉開的,有粗魯磨擦地面的聲音)、腳不小心踢到底下桌板的聲音、開燈的聲 音、手肘撞到桌面的聲音(有不小心的,有出於粗魯的)、交談的聲音(如果談得很久,也讓人煩,因為聽不清交談的內容,只是一片吱吱喳喳,越是壓低聲音,越 是令人討厭)、咳嗽聲、吸鼻子聲、擤鼻涕聲、打噴嚏聲、清清喉嚨的聲音——放屁聲到現在還沒聽過,但聞過屁臭——另外還有脫衣聲(鈕扣的、拉鏈的,有時會 有拉鏈撞到椅背的聲音),偶爾還會聽到隔壁的(不好意思,更常是我自己)肚子咕嚕叫的聲音(讀書耗體力嘛)。別忘了,還有手機的聲音(健忘的人忘了關機, 會有大聲的音樂;刻意開著手機的,用震動器,但坐在隔壁也可以感覺得到震動聲,然後這人會迅速掏出手機,迅速離座,然後迫不及待地在走道上就輕輕對著手機 說:嗨!)手機鈴聲有千百種,我還聽過一種狗叫聲。這在圖書館是奇事,大家先是愣了一下,不明白哪兒來的狗,然後見一個女孩匆匆拿著手機離座,牽狗 出去,一圖書館的人忽然一起爆笑。真搞笑!

 



    但這裏沒有風聲、沒有鳥叫,我滿希望有鳥叫聲;風聲倒不必,因為有風聲表示有風,會吹散了書頁,吹散了頭髮,不能專心讀書,鳥叫教人覺得寧靜,鳥叫得越動聽,讀書的心情會更滿足得教人覺得幸福。

 



    說到聲音,從聲音裏可以分辨年齡:

 



    在圖書館裏,會發現老人發出的聲音和年輕人不同,就算只是翻書的聲音,年紀大的人發出比較遲緩的聲音,磨蹭很久,年輕人發出的聲音通常俐落一些,有時是粗暴一些。

 



    圖書館裏讀書的人有多專注?若有人發出短暫聲響,只要不是過度驚嚇人,通常沒有人會抬頭去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想也知道,或是因為失手掉了書,或是有人粗魯地拖出椅子,沒有到值得中斷閱讀去察看個究竟的程度。

 




 



  200531

 



    夜裏氣溫還是零下,沒下雪,白天有冷太陽

 



    早上,圖書館員帶著兩個西裝筆挺的男士走過閱覽室,大家都下意識地抬起頭來看。我匆匆瞄到一眼,感覺其中一個好像是菲利普·索勒斯(Philippe·Sollers),一個在80年代比在現在重要的作家。

 



    一個作家就這樣無聲從讀者身邊走過。他的書也安安靜靜的在不遠的書架上。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本塞爾維亞年輕作家哥蘭·佩多維克 Goran·Petrovic)寫的小說《三十九個抽屜》,小說裏吸引人的角色不是作者,而是讀者。故事情節就不說了,讓我忘不了的是那個在書裏有特殊 遭遇的主角,他看著看著一本書,漸漸感覺到自己不是獨自一個人,在以前一層層時光中看過這本書的讀者仿佛都出現在他眼前:一個作風古怪的老太太、一個身負 秘密任務的老探員、一個全身散發著誘人香味的女子……

 



    我對面右前方坐著一位教授,不知道他看的書裏曾經有過哪樣的讀者?他桌上兩本書錯落相疊,上面那一本是書背朝上,看不到書名。他正在讀的那一本,就更看不到書名了。可惜,沒辦法知道他在研究哪個作家。

 



    有時不免懷疑,是不是大家都多少有意擋住他正在讀的書的書名,仿佛那是某種秘密,不小心便會泄漏隱藏的自我。

 



    這幾天從書庫借一本談薩德的年代的書,每次拿給我的都是同一個男生。不知道他拿書給人,會不會留意對方借的是什么書。

 



    200533

 



    一邊下小雪,雪一邊融,滿地泥濘

 



    滿地泥濘就很麻煩,法國國家圖書館是出了名的滑倒勝地。雖然有幾道防滑小石 條,但絕大部分還是光滑的木條,以及不時出現的鐵板、鐵條,覆蓋了足足四個足球場大的入口平臺,而且完全沒有扶手之處,到了下雨天、下雪天,一個不小心便 會摔跤。我便摔過一次。人摔了不打緊,擔心的是電腦。所幸今天是躡手躡腳的安全抵達。

 



    圖書館進門前的那條斜坡道積了雪,被踩成了冰,今天成了滑梯,也就禁止通行了。進進出出都要走清理出來的另一條斜坡道。

 



    風雪中來讀書的人還是不少。下午,有一小片時光,這一百多人的閱覽廳裏寂寂無聲,人人低著頭,閱讀、尋思。

 



    今天借書庫裏和薩德的主題相關的書,預約書時沒留意版本,借到的是十九世紀末原版的珍本書。書套著牛皮紙套,裏頭書頁泛黃。

 



    這樣的書,我不能拿回我的位置讀,圖書館員給了我另一個靠近書庫管理中心的位置,主要是他們方便就近照看,另一方面換了位置,讀者也換了更慎重的心情。我也頓時沉重起來,連翻書都不敢大喘氣,一百多年的書在我手上呢。

 



    薩德的書早已不在法國國家圖書館不准對外開放的秘密館藏裏,也就是不在所謂的 裏。薩德的小說被收入伽裏瑪出版社最受推崇的七星文庫時,巴塔耶揶揄多年來對薩德作品的囚禁,說道:這是聖經紙上的地獄。現在這一套三冊便放 在開放書架上,要看便可去拿。

 



  200534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跟LL說,
你這篇很有六呎風雲的味道.........

~~~~~~~~
離開你胸膛的溫度
寒風吹入
幸福
隨風飄走
遠遠的目視著
像是為一個逝去的親人
舉行一場告別式



現場
沒有鮮花
沒有哀樂
沒有其他人
只有我
一個人
還有
一滴滴
熱滾滾

.
.
.
.
.
.


為了逝去的幸福而哭
為了過去曾有的幸福而哭
為了不再擁有著你而哭
為了捨不得你而哭


告別式結束後
眼淚將被風乾
心酸也要遺忘
把你
以及你曾給我的
存放在我心中
的那一塊永遠屬於你的地方

祝福
大概是唯一能
送給這場告別式唯一的禮物
最真摯也卻是最沉重的祝福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聖誕卡,我有多久沒寄過了?
好像才ㄧ年吧?
也不會很久啦.........

依然是LL的作品


~~~~~~~~~~

書店裡,
聖誕音樂熱鬧的響起。
陳列架上,
一張張預先印好的祝福,
正等待著被買下;
將滿載著更多的問候,
被投遞......

我是否也該在這琳瑯滿目的祝福中,
挑選一張,
送給摯愛的你;
但,總無法在這些五顏六色裡,
找到適合送給你的表情......

我想,
我要送給你的祝福,
是說不成句,
寫不成文的。
無奈,只好把祝福,
裝上翅膀,
往你所在的方向,
任它飛去......

或許,
有一天,
你將會發現,
我對你,
那無可言說的,
一片真心。

或許,
你永遠不會看見,
一直為你默默祝福的,
我的表情......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篇文章相當程度分析了東西方思維上的基本差異,
除了對於西方人的了解之外,
還能認識他們對於東方的解讀方式。
當然,這是一篇充滿爭議的文章,
因為似乎認為中國人很難發展民主政治。
(當然,這不涉及對於整個東方國家的集體討論,只限定於中國大陸。)

http://cn.mondediplo.com/article127.html

作 者 François Jullien



中 西 並 存 , 截 西 方 之 長 補 中 國 之 短 的 卓 越 能 耐 , 這 豈 是 中 國 致 勝 奧 秘 ? 在 北 京 當 局 眼 中 , 世 界 史 進 展 如 今 重 回 正 軌 , 擺 脫 了 長 久 以 來 歐 洲 文 明 凌 駕 優 勢 之 殘 酷 宰 制 .


(詳細內容,請參閱上述網址。)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認為我是月世界人或什麼的。


「嘿,你還不回月球去嗎?」


~~~~
我並不是什麼怪人。
我真的這樣認為。


~~~~







今天認真地重新閱讀村上春樹的『舞舞舞』,


在捷運上,不時的傻笑著,


「這本書有那麼好笑嗎?」這是路人如果看到書名的話應該會有的疑問,


因為我也從不認為這是本好笑的書。


 


這一次閱讀,很有感覺。


因為當主角把去世的貓咪葬了之後,自問:


「貓這時候怎麼了呢?我想。那裡黑漆漆的吧?我想。」


這絕對不是鐵石心腸的人會去問的問題,他接著說:


「我想起泥土掉在西友商店紙袋上的聲音。」


他將貓咪包在西友商店紙袋後下葬。


 


「不過那很相配啊。對我對你都是。」


這讓我起了雞皮疙瘩,但是不斷讀著這個句子。


 


然後他想,


「是該回到社會的時候了。」


 


~~~~


因為他的比喻,總像是朋友在說我。


於是我不斷地笑,


雖然這本書的表情是憂鬱的、孤單的,


尤其在說資本主義下如小螞蟻般的工作生活,


真是有趣,那種冷酷的有趣。


 


~~~~


DM你可以讀讀看這一本「舞舞舞」,雖然你不想讀村上的書。


 


嗯,覺得這是宅男時代的小說。自認為只在工作與居所之間移動的宅男也可以讀。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時候真的不曉得要掛上哪一種狀態,
LL如是說。

~~~
常常在MSN上我都會掛上"線上"
最近
學習掛著"離開"
其實不是真的想掛上"離開"


如果有一天MSN有一個狀態是"逃避中"
我想很多人會掛上他吧
逃避是一種不想面對的自私
卻也是一種心靈休息沉澱的方式
發現朋友中常常掛著"忙碌"的人
卻往往是最常喊著空虛的那幾個
別問我為什麼
因為我也不懂

"忙碌"(空虛)>>"離開"(逃避)>>希望有一天會變成"馬上回來">>有一天回到"線上"

喜歡之前每天都掛著"線上"的自己
不過
希望朋友們給我一點"離開"的時間
我想我走不遠應該會"馬上回來"
有一天你看見我在"線上"的話
再熱情的對我SAY HELLO
~~~~~



我也要那個 "逃避中" 的狀態選項.........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瑞士記者眼中的台北


 


作者:顏敏如


 


 


  和去年(2006)一樣,是在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下接到他的電話–


David Signer,蘇黎世Weltwoche週報國際版的編輯。不同的是,這次不再需要


我提供採訪名單及有關台灣的訊息,而是傳來一份中文譯稿,希望我能代發。


 


  Signer去春在台北採訪後,寫了篇報導刊登在瑞士德語區,有67年歷史,政治立場傾右的高品質讀物「世界週刊」上。約一個月後,該文即被譯為荷蘭文。


我曾寫了篇文字對這份報導做重點介紹。半年後的現在,終於有了中譯文的出現,


而中譯的原委,請看下面譯者自己的說明。



  David Signer給我德文原稿的篇名是「Taiwan」,發表時,「Leben im


roten Bereich生活於警戒之境」是週刊主編所下的標題,到了荷蘭則成了「


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台灣的愛與寂寞」。有趣的是,瑞、荷兩地不


同的標題,顯示這兩份媒體對同一篇文章的不同閱讀角度,卻對於報導內容有了


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之效。


 


  我以德語原稿對照,訂正中譯文時,發現有些部份並未譯出。後來才知道,


譯者所參照的,未發表的英譯並不完全。我除了把中譯文的句子、標點做了更動


之外,經過和Signer商量,還將未譯出的部份一併補足。現在讀者看到的將是完整的報導。


 


  Signer赴台之前,看了台灣導演的電影、讀了台灣作者的翻譯小說、搜集有


關資料、向我提出問題。這種種事前的周詳準備工作,就是要把自己「沈浸」其


中,就是要儘量提供瑞士讀者,台北較真實的一面。我們不但可以從他的報導讀


出一位敬業新聞工作者的用心,更應自問,台灣的媒體何時能資助優良寫手對其


他國家做深入報導。而他所提出的,台灣如何使自己無可取代,則是值得朝野深


思的議題。


 


 


 


 


 


台灣的愛與寂寞


 


此篇文章原刊登於2006年七月一日荷蘭的報紙,網址如下:


http://kuso.cc/1aRe


 


 


   寫在翻譯前


 


   這篇原文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的作者David Signer是曾在   台灣待過兩個星期的一位瑞士人,在歐洲所發表為荷文、德文的文章。


   筆者知道此文章是一位歐洲友人口述給我聽的。當時我聽到此文章時,


   對歐洲人以自己文化來看台灣的觀感時震懾住了。但思之再三卻又時感


   驚訝又時感戚戚。我請友人為我翻譯為英文,我們也去函詢問TROUW


   報轉譯中文發表在網上的可能性等等,接著去函給原作者,原作者應允


   中文翻譯公開發表後,筆者開始著手,但因為私人因素所以延遲了工作。


 


   作者David Signer1964年生,是一位歐洲的人類學家,專研人類學與


   社會學。走訪過中東、非洲各國,對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其以歐洲人的


   文化背景與觀點來看台灣,讀者可以得見作者著實下了番工夫去瞭解台


   灣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與教育現況,尤其是其以不偏不倚的人文立場


   客觀地看台灣的現象。在翻譯過程中,筆者與原作者通過mail。他告訴


   筆者無意為文使任何人不悅,但是以一個外國文化來看台灣,在某些特


   定事情上確實讓他吃驚。筆者不是專業翻譯者,且轉譯了兩次不同語言,


   字字計較地去深入瞭解作者的寫作感情與文化背景是我努力的。


 


 


   在您讀過這篇文章後,是否也正思索著作者所述的某些點正巧也碰觸到


   深愛台灣的你我的寂寞與愛呢?


 


                   T.Y. (Jade) Lee Jan. 5, 2007


 


 


  台灣有什麼樣的脈動?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像台灣一樣,工作時數每


年高達2,282小時,30%的人每週工作超過62小時。台灣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


只低於孟加拉。雖然台灣面積小於瑞士,卻是20個最成功的工業國家之一。台灣是筆記型電腦製造的領導先驅,有世界第三大外匯存款,也是手機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每人擁有1,14支手機)。然而,只有三個國家的性生活是少於台灣,且根據「Elle」雜誌研究指出,台灣女性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台灣同時也是最多戴近視眼鏡的國家。


 


  這些現象之間彼此有何關聯呢?


 


  20年前台灣從獨裁轉型為民主,現代化與自由化同時快速進行。也因此,嚴謹的儒家工作倫理與同志酒吧、刺青商店同時存在。多彩的道家廟宇,就在電子產業的玻璃維幕高樓及24小時營業的超市旁邊。自從毛澤東的對手蔣介石1948年退守到台灣,中國就一直把台灣視為叛逆的一省。如果自由化繼續進行,二十年後的中國可能就像現在的台灣。而連同附近城鄉合計約有800萬人口的台北,就是北京現代化後的願景。


 


  家庭是台灣社會變遷中特別引起注意的生活範疇。在許多家庭中,夫妻兩人


不只是長時間工作,甚至在不同城市工作,且保有各自的住處,只在週末見面。


由祖父母帶大的小孩,其價值觀也因此來自幾乎是與現實脫節的世界。


  對台灣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比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來得重要,因此孩子們常常


在晚間也必須承受許多額外的課程。


 


  我在台北時拜訪了一位外科醫生,他六歲的女兒已經在學校學英文,但是在


晚間,她除了必須再學英文之外,還有畫畫、舞蹈和鋼琴。她很驕傲地不用樂譜


就彈得出古典曲子。八月,他們全家會到美國去,讓女兒參加兩週的暑期營隊,


以增進英文能力。我問這個父親,難道他不怕給孩子太多壓力?不是常聽說,日


本孩子因考試失敗感到羞恥而自殺嗎?


 


  「是的,有時所有努力會化為烏有。」醫生說,「比如有些鋼琴神童,十四


歲就能將琴彈得很完美,但到了25歲時,他們彈琴的技巧則無異於從十歲才學起的水平。」


 


  這父親也提到在他的周遭環境中,父母與父母之間無法避免的競爭,他甚至


用了「全副武裝」這樣的字眼。一胎化在中國是政策,在台灣則成了可以自由選


擇的目標,和大家庭比起來,當然就會把更多時間和金錢花在提昇唯一的孩子身


上。


 


  強調教育與成就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國家的特質,例如中國、日本、韓國和


新加坡。台灣不僅也是如此,更由於歷史背景因素,台灣人希望展現給世界的是


一個更好的中國。


  從1895年到1945年台灣被日本佔據,接著被中國接收。二次大戰後毛澤東戰勝國民黨的蔣介石,蔣介石帶著150萬人民眾(大多數是有高教育水準的上層階級)、50萬軍人和國家寶藏來到台灣。毛澤東和蔣介石都自視為中國的唯一代表。


至今台灣的正式官方名稱為「Republic of China」。


 


  美國高度武裝台灣以對抗共產主義的中國大陸,蔣介石直到1975年過世為止,不曾改變他收復中國的目標。


 


  台灣有2,400萬人口,大陸13億,這個海島有世界超強的經濟,但是在政治上卻是孤立的,台灣甚至沒有聯合國觀察者的身份,只被27個國家所承認,像是帛流、吉里巴斯共和國和史瓦濟蘭等。這是因為大陸拒絕和承認台灣的國家有外交關係,特別是今天,誰承認了台灣就無異與大陸為敵。


 


  在台灣可以感受到中國以一種矛盾的方式存在。中國就像一個大哥,台灣想


要和他保持距離,可是這位大哥卻又權威性地不肯離開。台灣尊重人權、沒人苦


於饑餓、有言論與媒體自由;台灣進步、民主、自由、國際化、後工業化、後現


代化;總之,是一個更好的中國。在台灣可以察覺到一種清醒、一種警覺,這情


形讓人想起以色列。這個中東國家除了強調它的合法性之外,也要表現得比敵對


的鄰邦更好。可是台灣人民則更像是一架使勁飛翔的噴射客機,只要把速度減慢


到某個程度,就會墜落。


  Sheena Chang是中國時報的編輯,女兒四歲時已經上英文的課外補習。她希


望女兒能讀國立大學。國立比私立大學更好而且更便宜。這導致一個弔詭的現象:


特別是受高等教育且較有錢的父母,他們能提供孩子額外的課程學習,讓孩子能


進入收費少的「好」大學;而低社會階層的孩子則只好去「壞」的大學。久而久


之,自然會加深貧富懸殊與城鄉差距。


 


  Sheena Chang還展示了另一個台灣紀錄:根據她的統計,世界上沒有一個地


方的孩子睡眠像台灣孩子那麼少。她把自己和與她同樣的人稱為「pm people」。


「我從下午兩點開始工作,在晚上十點回家。」大部份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在晚間


工作,因為這剛好是歐美客戶的白天時間。「pm people」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熬


到午夜,一起吃東西、看電視、玩電玩。但是和大人們相反地,孩子又必須在早


上七點起床。


 


  她這種不帶情感的客觀陳述,讓我小心地問,這樣不會損害孩子的健康嗎?


「也許是。」她說,「但這讓孩子有更強的抵抗能力,也能學會處理將來的壓力。


最大的問題是,祖母寵壞孩子,她們只餵給食物但不教任何事。」


 


 


  作家Yen Minju告訴我,她在讀書時,因為家裡還沒有洗衣機,所以必須在


洗衣板上搓衣服。為了利用時間,她把寫上英文生字的紙片貼在一旁,可以一邊


洗,一邊背。


 


  某晚我和一位精神科醫生一起泡溫泉(就在卡拉ok旁邊。卡拉ok是台灣人喜歡的娛樂活動之一)。晚上十點時,他說他必須回家去幫女兒複習功課。「在這


個時間?」我很驚訝。「當然,明早九點她有化學考試,我得幫她再複習一次。」


 


  一個長時間住在台灣和中國的瑞士女人告訴我:「對這些人來說,重要的是


錢和吃,愛與性不重要。如果有人說我愛你,那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他給你


一塊盤子裡的肉,你就知道,你對他來說很重要。」


 


  台灣人的情慾是不容易瞭解的,人們不善於表現情感。除了台北市中心之外,


很難看得到成雙成對的人手牽手或是交換溫柔情感。但另一方面,卻可以看到檳


榔西施穿著比基尼泳裝坐在玻璃櫥窗裡。由於有個綠色心形霓虹燈,所以遠遠就


可以認得出來。你停下車,她走出來,彎下身軀面對你打開了的車窗,你可以從


她深裁的前襟看到裡面。她踩著高跟鞋,扭動臀部,走回去拿你訂的東西,然後


帶著誘惑的微笑遞給你檳榔。嚼檳榔後出汗與暈眩的快感則是完全的快樂。


 


  這些檳榔西施以雙倍的價錢賣出檳榔,計程車和卡車司機則視為當然。檳榔


西施通常散佈在看不到溫柔的鄉間,自由台北的市長則試著阻止她們在市中心營


業。


 


  還有,賣傳統中藥的人把情慾當成促銷的工具,同時提供神奇的中藥及「輕


裝」的女孩。最讓人驚奇的是,這些「性感女孩」也在婚禮甚至葬禮上出現!那


通常是由汽車和卡車組成的車陣,其中一部車上是亡者的棺木,另一部是哭號的女人,在第三部車上,則可以看到跳豔舞的性感女郎。包括孩子們在內的觀眾群,


顯然不認為,一場「桌上熱舞」的氣氛與對死者的哀傷有任何衝突。「家屬付許


多錢給這樣的表演,才能讓許多人來參加葬禮並懷念亡者。」這是當地人所告訴


我的。


 


  因著窄小的空間,情侶或甚至是夫妻要有個獨處的地方,並不容易。直到上


學年齡,孩子都還和父母親睡在一起。長久以來,MTV是個深受喜愛的,可以私密約會的地方。在包廂中依自己的喜好選擇要看的電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檢查制度,包廂不再可以關門,檢查人員隨時可以進入,所以情侶改到公園或KTV KTV是有許多房間的建築,情侶或是親朋好友可在裡面唱卡拉OK,也可以點飲食,但是服務人員依然可以隨時進來。不過每個包廂中又有一個引人注意的,很大,且可以上鎖的洗手間。人們對Motel的需求已有好一段時間,可以相當便宜地在那裡築起愛之巢,三小時約三十歐元。缺點是離市中心較遠,需要自己有車。


 


  相較之下,要找個好的餐廳就容易得多了。在飲食方面,台北有著地理上的


優勢。日本、中國、韓國、泰國、美國、歐洲及台灣原住民的菜餚錯綜交織。台


北有無數個餐館,甚至於焚化爐煙囪頂端都還有旋轉餐廳,叫做『摘星樓』。


 


  對台灣人而言,食物與性之間顯然有某種緊密的關係。每上兩道菜就可以聽


到,「這是特別對男人重要的食物」。這些地方上的珍饈,包括牛眼、幼蜂、燕


窩、炸蟋蟀、鹿鞭、魚翅、海參、香菇、胎盤、未孵化的生雞蛋、人蔘、熊掌、鴨舌、海馬、尤其是蛇。週末在華西街夜市可以大開眼界:一條掛在繩子上面活


生生的蛇,被人完整地將皮剝下來,滴在杯中的蛇血則提供觀眾品嚐。然後殺蛇


人也取出蛇膽,把膽汁擠入杯中,黏黏軟軟的膠狀物據說很健康,能提高性慾;


宰蛇的人還用筷子在他兩腿間清楚地示範。在他後面是些老饕就著露營的小桌子,


正在喝蛇湯、龜湯。


 


  不過女人並不因此而快樂。


 


  Chang Mei-Ling,三十多歲,單身,讀羅馬語言學系並在法商公司工作。她


說,高教育、好職業、高所得等等在男人身上加分的條件,在她卻成了減分;此


外她也長得相當高。但是台灣男人要教育程度比太太高,收入比太太高,而且也


要比太太高過一個頭。她自己或許也同樣這麼希望。而能夠符合這些條件的少數


人往往有許多工作,所以沒時間去找另一半。


 


  Chang Mei-Ling曾有過一次婚姻,她要小孩,但他不想要。他說要先賺到一


百萬美金。他們很難得見到面,當她發現,他和女同事有曖昧的關係時,她便離


婚了。「這裡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事業。」她說,「大部份的台灣男人都如此,


一些人為了女人試圖改變他們自己,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便放棄了,因為他們覺


得,女人從他們身上帶走了一些東西。」


 


  當她還在孩提時,她的父母總是力圖打拼事業,家裡通常是長女負責照顧弟


弟妹妹們。「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伶俐和獨立。」她說,「因為我們是在沒有父母照應下長大的。」


 


  下週Chang Mei-Ling會參加一個「驅動旅行」。她的公司請最好的十二個員


工去夏威夷。她還和家人住在一起,外出的活動就只是和客戶吃飯或去卡拉OK


她不像大部份坐辦公室的女人去逛街或買高價的名牌衣服,而是把薪水花在小豬


毛絨玩具的收集及旅行上。去年她和母親到一個太平洋上的小島去渡假,住在五


星飯店裡。


 


  有一次她說:「你以為我們的社會是如此多彩多姿與自由?其實它只是看似


如此,因為我們沒有根。我們的父母移民來台灣,卻沒有家的感覺,今天他們不


再試圖去瞭解來由。我們都是孤兒,我們的孩子也會一樣。」她也說:「許多人


工作到晚上十點,他們必須如此,是因為內心空虛,他們夢想在五十歲時存夠錢


以便退休,然後死於無聊。」


 


  台灣社會的差距與不同時代面貌並存的情形令人感到困惑。一種超現代,而


讓歐洲顯得老態龍鍾的情形是,台北一半面積都已是無線區域網路的範圍,甚至


在捷運裡也能收發電子郵件。台北市長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城市。許多


人的手機有GPS系統,即使迷路了也可以從手機中找到方位。過馬路時,綠燈裡


一開始有個小小的人閒適地走著,在他上面是倒數計時器,然後那小小人越走越


快,直到最後像發瘋似地狂奔。


 


  在許多計程車裡,你還可以在前座椅的頭靠上看電視,所以才不會浪費時間,就是講求效率。一個台灣人告訴我,她曾在德國參加婚禮。「妳覺得怎麼樣呢?」


「真可怕。好像永遠不會完!」對她來說,甚至連婚禮都要講求快速。


 


  有些餐廳中的桌子有電視螢幕,可以邊吃邊看百種節目。許多飯店房間裡的


臥房和浴室用玻璃分隔。是要讓人從床上就可以看到美女入浴?不,正相反,你


甚至可以從浴室或廁所裡看電視!


 


  另一個驚奇科技是508公尺高的台北101,它擁有每小時60公里,世界上最快的電梯,在幾秒內就可以抵達80層樓高,你卻沒什麼感覺。電梯內有壓力平衡的裝置。


 


  「我們必須一直是最好的」,Chang Ming-Lei簡單明瞭地做評論。


 


  台北101是依照風水理論建築而成的,那是以傳統原理避免無形沖煞的知識。根據這樣的知識,入口和出口處不可相對,否則就會有訪客進入大樓後又立刻出門的風險。根據風水理論,居住在路沖的大樓中是很不好的,可是對一樓的商店卻有好處。轉化負面的影響是把八卦鏡掛在窗上。台灣人很小心,儘量避免生活上不好的事情發生。街上到處是監視器和緊急紐,大部份的陽台裝設鐵欄杆,不過有個居民對我說,發生火災時,這些鐵欄杆卻讓人無法逃走。這人還說,八卦鏡的作用就像光線,可以轉移不好的東西或反射回去。


 


  台北101由每節八層樓的節段所構成。八是中國人的吉祥數字,四是不吉祥的,所以沒有四樓。台北101看起來像是一節節垂直重疊內插的竹子,中空而有


彈性,卻仍然堅固,象徵堅毅與進步。內部有個660噸重的鋼球,地震時會晃動


卻不斷裂。就像在風中佇立的竹子。


 


  我不斷聽人說:「只有懶惰和孩子多的是窮人。」這個超資本主義社會裡,


在店前燒錢的那些人也是個驚奇點。這種錢不是真正的鈔票,而是看起來像錢的


紙鈔。他們在商店前的鐵桶裡燒紙錢,祈求好財運。不久之前出現所謂的「環保


紙錢」,煙較少,但賣價也就更貴。


 


  在資訊科技產業大本營的台北,有許多孔廟、道宮和廟宇,這些往往也是取


得神諭的地方。和瑞士教堂不同的是,年輕人也來廟宇。例如週六中午,許多帶


GucciLV皮包的年輕女人在購物前到廟裡來,供上鮮花和訂婚餅。這裡也有管姻緣的神,女人就在那裡求籤求問她們的未來。


 


  有一晚我到一個廟裡,在廟前有一種可以行駛的神龕。「神過生日的時候,


把神放進車裡,到處開著走。」有人這麼告訴我,「現在神在大陸,明天回來,


到時候會有遊行。」


 


 


  第二天的遊行是個盛大的熱鬧場面,有鞭炮、紅色孟加拉火把、可行駛的、


裝飾燈光的電子琴、閃爍不停的強光、煙火、鈸、鼓、吵雜的擴音器。神是彩色


的木雕,坐在左右晃動的長轎子裡,被抬著到處走。轎子有刺眼的霓虹燈管,電源是由一個在後面推著的,發出難以忍受噠噠聲的發電機所提供。范、謝兩人通


常是廟裡的守護神,在遊行隊伍裡卻成了主角。


 


  謝,有張黑臉。范,有長長外吐的舌頭,而且身體高得讓打扮成他的人只能


從衣服上的洞向外看,並且要挺胸,以頭來保持平衡。這兩人的外表可由民間傳


說來解釋:范、謝曾約好在橋上相見,謝早到了,在等候時,因看橋下的水身體


失去平衡而跌入水中。當范抵達時,發現他的朋友早已死去。痛苦之餘,范用雙


手勒死自己。這是為何他的舌頭吐出這麼長來,而謝的臉在水中成了黑色。台北


人說,這兩人夜裡帶著鐵鍊在艋舺附近巡邏,看到了小偷就把他們吞掉。艋舺一


帶的犯罪率的確比其他地區低。


 


  台北有好些紀念國家英雄的地方,中正紀念堂和國父紀念館也在其中。這兩


個建築物內有巨大的廳堂和大於常人的塑像,塑像前面站有衛兵,塑像四周空曠,


彷彿讓不朽者和平常人的生活有了適當的距離。令人驚訝的是,居民如何對待這


種強烈要求展現崇敬的地方!


 


  只要在整個城市還相當安靜的清晨五點去到紀念館,會突然看到某種型態的


嘉年華會。從許多不同的擴音器傳出進行曲、嘻哈、國樂、鄉村、探戈等等不和


諧的刺耳聲音。有的團體練太極拳,有的練劍,有的就在晨曦中跳社交舞。一對


銀髮夫婦互丟粉紅色飛盤。這裡有幾百個人。有人穿和服,有人穿得像啦啦隊,


也有人穿像唱饒舌歌的人,有特大的褲子和鴨舌帽,背後還印著「Gung Fu New


Fashion very good」。好多人都已經上了年紀,他們對我說:「你猜猜我幾歲?」大多數人的年齡看起來比實際年輕一半。也有年輕人練習目前最流行的薩爾薩舞。這些熱鬧場面都發生在台北101底下。上班族穿西裝打領帶,急行穿梭在練習功夫和太極拳的人群中。沒有人去組織這些活動,有的人雖規律地來參加,團體卻也常有異動。


 


  七點,衛兵踢著正步出現。他們在國歌聲中升旗。霎那間每個人都停下來,


做敬禮姿勢。幾分鐘後,紙傘舞、有氧舞蹈、搖滾、氣功等又再度開始。石雕的、


青銅的孫逸仙(也就是「國父」)正坐在公園四處,恬淡地看著這一切。


 


  在忠烈祠每天都有十五分鐘守衛換崗的精彩節目。結尾部份,他們像機器人


一樣僵直而機械化地把槍支互拋好幾次,每一個接手都是精準而完美,是種穿制


服的水上花式表演。然後他們站在平台上一個小時,像雕像一樣完全不動,連眼


也不許眨。有時助手幫他們擦汗或拉正肩飾。


 


  這些守衛都是軍人。有個士兵告訴我,台灣有兩年的兵役期,只有成績好的


會被選出來,訓練半年,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然後在這裡站四個月,換


另外一個地方,再站四個月。練習的時候常常出事,特別是拋槍的動作。不久前


有人傷了前額。最危險的是刺刀,兩個月前有個新手甚至削掉了一隻耳朵!有了


疤痕,就不可以站在台上了。做錯了,怎麼辦?「如果是小錯誤,必須面壁一小


時。如果沒接到槍,假期就會被取消。」必須在太陽下一動也不動地站好幾個鐘


頭的時候,都想些什麼呢?「儘量想些美好的事情。」


  在一個下雨的午後,我去拜訪了Peng Wu Chih,他是台灣著名的太極和中國


功夫教鍊之一。Andy Hug也曾經是他的學生。


 


  他原本是醫生,後來改學中醫,最後專注於亞洲各種武術。他是功夫大師


Liu Yun-Qiao(蔣介石的首席護衛)的最後一個學生,在Liu Yun-Qiao生命中


的最後幾個月照顧他,而Liu Yun-Qiao在最虛弱時也只能用筷子教他。


 


  快速太極是Peng Wu Chih的一個專長,他強調,原始太極並不像現在的龜


速慢移,而是快速的。在餐廳中主菜和點心之間的空檔,他在桌子旁邊示範給


我看。整套拳只花了幾秒鐘就完成。Dr.Peng喜歡速度,也因此而成名。在我們


上車之前,他說:「扣緊安全帶,我開車像007」。這當然是有那麼點誇張。他


談到「氣」–生命的力量,說:「冥想不是從世界撤回,而是留在那裡。對手需


要兩秒,你必須在半秒內便完成。再忙,也不可失去中心點。」有次他握住我的


手腕,不緊實,但我感到那無窮的力量,就像是踩下法拉利的油門:只要願意,


他可以在瞬間殺了我。


 


  一個他的學生說:「在第一堂課他告訴我說:我要殺了你!他也做到了!在


這堂課裡,我的內在死了,他毀了我的價值觀。武術最重要的是謹慎專注,所以


你必須擺脫你的過去。」


 


  Peng Wu Chih 以一個小故事結束談話:「兩個人死了,上帝問他們,希望


來世有什麼?第一個說:我要有許多錢!第二個說:我要給許多錢!第一位轉世成為一個乞丐,第二個成了百萬富翁。」


 


  我在五月一日尋找示威的群眾,卻徒勞無功,這裡沒有工人示威這回事。台


灣是新自由主義者的夢想,不久前都還沒有失業保險(因為幾乎沒有失業人口–


至少官方是這麼說)、沒有健康保險、沒有退休保險、沒有社會福利。每件事都


由家人自己安排。有些人甚至把一部份休假「送」給公司。建築法規似乎也不太


明確。對於建築師而言,台北既是夢想也是惡夢,因為什麼都可能(女人手提包


形態的建築。業界的高潮!)。


 


  雖沒有工人示威,卻恰巧是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期間,所以台北法


輪功有個遊行活動。這個亞洲最大的精神性組織,在中國是被禁止的。


 


  最近有個醫生公開說,他曾在中國的一個集中營裡工作,數萬名法輪功成員


不但必須做苦役,有些還被活生生地把器官取出來賣掉。


 


  是反中國的宣傳嗎?無論如何,這樣的新聞嚇壞台灣人,也讓他們記得,自


己的富裕生活不時遭受威脅,就像是站立在懸岩上的小花園。直到十年前台灣仍


有比中國還高的國防費用,但今天中國卻有台灣三倍之多。600枚飛彈指向台灣,


每年還要再加上75枚。只要台北在「正式獨立」的禁忌議題上有一個政治上錯誤的用字,或許在北京就會有人按下紅色按鈕。


 


  最近中國付給太平洋的小島諾魯一億五千萬美元,讓他們放棄台北而和北京建交。台灣很難跟得上,只能試著在正式關係之外,讓自己(特別在經濟上)無


可取代。這就要花更多的精力並且也是寂寞的工作。


 


  最後一天我們開車去「兒童育樂中心」,那是種亞洲華德迪士奈樂園,是一


個美麗的、花了相當多錢建造的地方,卻看不到遊玩的兒童。一個都沒有!「現


在的小孩喜歡在家玩電腦」,一個管理員告訴我們。另一個則說:「大部份的孩


子晚上都還有課。」門口守衛說:「父母沒時間帶孩子來。」


 


  在回程的路上我捕捉到一個景象:無人的遊樂場中,一個穿著西裝的男人坐


在鞦韆上打著手機,而雨滴也開始落下。

叫我Honey Wal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